2022年度局重点调研题目,由谭光明副局长负责,科技司牵头,规财司、人事司、科技中心、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参加,着力解决制约中国林科院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坚决去障碍,破藩蓠,激动力,释活力,推动中国林科院加速建成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打造国家林草科技战略力量,更好服务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4月20日至今,调研组先后召开13次座谈会,并单独听取院157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意见,走访15个机关司局46名司处级干部,初步梳理了问题清单。近期,调研组还将走访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积极借鉴好的经验做法。调研组坚持边调研边督促改进,中国林科院已与各业务司局单位建立精准对接机制,积极改进完善项目管理等机制。
5月27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启动“草种优良品种选育”“油茶采收机械研发”应急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工作。其中,“草种优良品种选育”项目以羊草、碱茅等10个草种为对象,围绕抗寒、抗旱等育种目标,确定选育聚合多抗优质高产生态修复与多功能兼用型草新品种,研发时限3年,项目经费1000万元。“油茶采收机械研发”项目以油茶机械化采收技术、智能无人采收前沿技术为研究目标,确定突破复杂地形条件下油茶轻简、高效机械化采收等核心关键技术,创制便携式采摘等机械装备,研发时限2年,项目经费600万元。
为明确褐梗天牛是否传播松材线虫病、是否需要对疫木伐桩进行处理等问题,国家林草局启动“褐梗天牛与松材线虫病传播关系”项目研究,由北京林业大学骆有庆教授牵头,联合局防控中心、湖南省林科院等14家单位开展。日前,该项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褐梗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病几率极低,不会成为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也不会通过啃咬松针或产卵传播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主要侵害松树主干和大枝,侵入伐桩概率极低,进行疫木除治时一般无需进行伐桩处理。目前,该研究成果拟纳入《松材线年版)》,预计每年可节省除治经费2.8亿元以上。
为认真落实国家林草局关志鸥局长与科技部王志刚部长会谈精神,科技司会同科技部农村司、社发司、基础司、资配司等司局,按照“三个共同”原则积极推进林草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相关工作。上半年,科技部先后发布70项重点研发计划指南,其中,7项涉林草领域(占比1/10),共设项目46个,国拨经费概算9.17亿元。其中,在“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专项中,设12个项目,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挖掘、主要速生林木新品种选育等研究,设油茶等木本油料轻简栽培和高效采收装备研究“揭榜挂帅”项目。在草种选育研究专项中,米乐 M6米乐设“优良草种选育”项目。在“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专项中,设17个项目,开展三北防护林稳定性与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示范、黄土高原低效人工林生态系统质量提升、草甸草原智慧修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等研究。
▲科技司举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题讲座。5月31日,科技司举办5月份科技讲堂,邀请局发改司王俊中副司长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情况作专题讲座。科技司全体干部、米乐 M6米乐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学会干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听取了报告。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主库建设积极推进。近日,国家林草局会同教育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国家林草种质资源主库建设专班,局内由林场种苗司、科技司等单位组成,负责协调解决项目选址、建设、运行管理等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制定林草应对气候变化、竹藤、花卉、草原等4个领域标准体系。6月2日,科技司会同生态司联合印发林草应对气候变化、竹藤、花卉等3个领域标准体系及相关工作安排,会同草原司联合印发草原领域标准体系及相关工作安排。
▲科技司部署2022年林产品质量监测工作。5月31日,科技司召开2022年林产品质量监测工作部署会,介绍《质量监测方案》具体内容、主要变化和《2023—2025年度省级食用林产品安全监测指导意见》编制背景、工作进展并提出工作要求。
▲组织验收到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6月1日,科技司以视频会形式召开2022年到期林草科技成果国家级推广项目验收会,组织专家对中国林科院等4个单位承担的11个国家级推广项目进行验收。